首页 明朝小官人 下章
第83章 八十三
听说颜值高的宝宝看不见我

 “杨九郎?“

 李大伯继续点头。小说

 “向三娘提亲?“

 李大伯还是点头。

 周氏皱起眉头,仔细回想杨家九郎的人品和相貌,“就是杨家那个从江南送来的九郎?“

 那可是庶子啊,虽是官家子弟,但出身不光彩,无法继承杨家的产业,而且听闻他吊儿郎当,不肯读书上进,成天斗走狗、不务正业,是县里数一数二的**公子哥。

 最主要的是,杨家五郎前脚才来杨家退亲,夜里他家九郎就上门来求亲,把他们杨家当成什么人了?

 他们家三娘哪怕一辈子不嫁人,也轮不着杨家人来挑挑拣拣!

 周氏揪着一张湖色手绢,在房里踱来踱去,越想越生气,恨不能揎拳掳袖,当面把杨家人骂一个狗血淋头,几步走到门前,扬声叫招财的名字:“还不快把杨家人叉出去!“

 “夫人息怒。“李大伯连忙拦住周氏,提醒她道:“这可不是街坊吵架,那是咱们县的大老爷呐!“

 在瑶江县这种天高皇帝远的偏僻小市镇,什么知府、知州,老百姓们听都没听过,更别提见过,除了武昌府那个高高在上的藩王,县太爷就是老百姓们知道的最大最威风的官老爷。

 县里富户人家养得起马匹,出入能骑马坐马车。首富金大官人家的儿郎出门,骑着高头大马,豪奴家仆在一旁簇拥开道,吆五喝六,那是一顶一的气派风

 然而谁都比不上县太爷尊贵,他才是县里唯一一个能够坐轿子出入府衙的县令大老爷。

 周氏毕竟是妇道人家,平里最忌讳招惹是非,想起杨县令的‮份身‬,火气顿时化为哀怨:“难道就任由他们杨家这么轻三娘?“

 李大伯叹口气,胡须一抖一抖,脸色有些难言的落寞,他们李家子息单薄,竹山那头的李家嫡支没有血缘关系,硬攀上亲戚也靠不上,唯一的男嗣大郎刚直憨厚,注定是个白身,没本事读书进举考功名。

 人丁单薄、没有靠山,在家大业大又供出一个县太爷的杨家面前,李家只有忍气声的份儿。

 三娘自小聪慧异常,在乡学里读书时,把一众男娃娃们都比下去了,甚至连那个穷秀才先生都常常被她辩驳得连声讨饶。如果三娘是个男儿身,必定能够为李家光宗耀祖,哪会像现在,只因为是女儿家,就不能抛头面,不能科举读书,处处矮了别人一头不说,凡事都要瞻前顾后,连被杨家如此折辱,都只能打落牙齿喝血

 在李大伯看来,三娘比大郎更适合挑起壮大李家家业的重任,然而她注定会受妇德所束缚,无法扛下这份重担。

 越想越觉得索然无味,向来优哉游哉的李大伯脸上难得出几丝颓丧之:“明天让丫头们收拾铺盖行李,你带着三娘回娘家去住几天,等风头过去了再说。“

 夫妇俩此刻把杨家当成洪水猛兽,巴不得李绮节离他们家的儿郎越远越好。

 另一头,李乙也是和大哥大嫂一样的想法。

 李乙少年时在店铺里当过伙计跑腿,早就练出一副和软脾气,杨家不知礼数,先后两次折辱李绮节,他心里早就一把火烧上来,两眼烧得血红血红,几乎能择人而噬,但架子还端得住,脸上甚至还带着笑,客客气气婉拒了杨县令的求亲,顺口夸赞了杨天佑几句,才将父子俩送出门。

 杨县令刚跨出李家门槛,便听身后发出“哐当“一声巨响,黑油大门被狠狠甩上了。

 只差那么一点点,就能把杨天佑的衣摆给夹个正着。

 朱漆铜环打在门上,秋千似的,当当响个不停。

 杨天佑在李家摆了半天笑脸,一出门,脸色当即一垮,拍拍油里墨茧绸长衫袖子上的褶皱,冷声道:“得了,要您老人家先缓缓,等找准时机再开口,您非得今天来,看吧,李家伯伯肯定把我当成登徒子了。以后我娶不到李家三表妹,都是您老人家的错。“

 哪有一家兄弟同天登门的,而且还是一个退亲,一个求亲。如果是别人家,早把他们父子打出来了,李家伯伯还算是有涵养的,没有当场和他们撕破脸皮。

 杨县令伸手把脑袋上不知不觉间歪了半边的蝉翼罗方巾扶正,摇着洒金折扇,笑盈盈道:“我儿放心,你老子我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青天大老爷,我亲自出山替你求亲,还有说不来的媳妇?“

 杨天佑嘴角一,懒得看杨县令耍宝,转身即走:“阿爷,您没听到李家伯伯刚刚说的话吗?他们家三娘,不嫁咱们杨家。“

 杨县令几步跟上脸色阴沉的杨天佑,向儿子眨眨眼,他天生一双小绿豆眼,这么一眨,几乎只能看到眼皮在上下翻动:“傻小子,你世伯说的都是气话,明天我派几个皂隶上门帮忙说合,他们家肯定欢喜喜接下帖子。“

 杨天佑翻了个白眼:“您这是打算抢亲?“

 杨县令一边摇着折扇,一边‮头摇‬晃脑,做高深状:“看你说的,我不过是派几个心腹体己人和你世伯说道说道罢了,怎么能叫抢亲呢?“

 “行了,既然阿爷已经替我向李家伯伯表明心迹,后面的事就不劳烦您老心了。“杨天佑摇手把伴当阿叫到跟前,“那边的事怎么样了?“

 阿低声道:“少爷,那家人不服气,像是要告到里甲老人那里去。“

 杨天佑轻笑一声,“看来他们家胃口不小。“

 “听说他们在召集族中子弟,等着重登高那天闹事。少爷,要不要去县衙里找几个帮手?“

 杨天佑沉半刻,“先不管他们,看紧点就行。“

 主仆俩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,人也走得越来越远。

 杨县令眼巴巴看着儿子走远,想追上去,又怕儿子厌烦,把一柄折扇摇得哗啦直响。

 家仆在一旁道:“官人,是回县里还是回大宅?要是回县里,得赶快去渡口坐船呢。“

 杨县令想了想,道:“回县里吧,夫人和天娇丫头还在家里等着呢。“

 指着不远处和伴当低声交谈的杨天佑,“问问你们少爷,他今晚在哪儿歇宿。“

 家仆诶了一声,跑到杨天佑身边,“少爷,官人问您今天家去不?“

 杨天佑面色微微一冷,想也不想道:“不了,我在大宅那边睡。“

 家仆原话回了杨县令,杨县令叹了口气,想起夫人和儿子之间剑拔弩张的敌对之势,不敢强求,带着家仆,径直回城。

 在这个年代,小娘子们不能当众谈论自己的亲事,哪怕是当着亲近人的面,也得矜持含蓄。如果听到别人谈论自己的婚事,必须马上找借口离开,或者当做听不懂,不然会被人嘲笑恨嫁或是不知羞。唯有当着亲父母、亲姐妹兄弟的面,才能大胆吐心思。

 同样的,除非两家的亲事谈到一定程度了,家人一般也不会把没有影儿的婚事透给小娘子听,免得闺中儿女们感多思,徒惹是非。

 所以杨县令和杨天佑上门求亲,然后被李乙客客气气送出门的事,没人告诉李绮节。

 不过偏偏叫李子恒无意间听到风声,于是李绮节很快也晓得了。

 她几乎想仰天狂笑:那个专门趁火打劫、赚黑心钱的杨九郎想娶她?做梦去吧!

 牙粉从唐宋时就有了,用中药配方制成,原料有杨柳粉、田七、百草香、蒲公英、青盐,不仅能清洁口腔、美白牙齿,还能齿留香,比后世的牙膏也不差什么。

 李绮节听县里人家说,市井百姓们用的牙粉物美价廉,而富贵人家用的牙粉更加讲究:把沉香、檀香、龙脑香、藿香、麝香等等十几种名贵香料捣成粉末,用苏合香油和调成糊糊,再蘸取使用——有些像是凝状的牙膏。

 李家间壁孟娘子听说富人家的‮姐小‬太太每天用这种顶级牙粉刷牙,不仅牙齿洁白,而且口齿伶俐,吐气如兰,一张口就香的,也想给孟芳买一些使。让小丫头去花相公家的货栈打听了一下牙粉的价钱,吓得咋舌,立刻打消了念头。

 那样的牙粉,一两就得耗费几千钱才能做成,普通人家根本用不起,只有大户人家能够随意取用。

 李绮节已经习惯用市井常见的牙粉刷牙漱口,至于牙刷,却是她自己鼓捣出来的,大明朝仅此一家,货真价实的限量款。

 牙刷并不是什么稀罕物,不过这个时代没有牙刷之说,老百姓们都管牙刷叫刷牙子。刷牙子是用骨、角、竹之类的材料,钻出孔,镶植马尾制成,货栈里到处都也有卖的,八文钱一柄。

 马尾刷牙子虽然比杨柳枝好用,但是又又硬,李绮节用不习惯,怕时久了会伤害牙龈和牙齿,硬着大哥李子恒给她做了一个鬃牙刷。

 有人说发明猪牙刷的第一人是明孝宗朱祐樘——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始至终只娶过一个女人的痴情皇帝。如今是永乐年间,等朱棣翘辫子,再到孝宗即位,怎么说也得几十年,李绮节可等不了那么久。

 梳洗毕,她接过宝珠递到跟前的青花纹双耳小瓷罐,,在脸上扑了一层轻滑细润的玉簪粉,正揽镜自照,宝珠在一旁道:“三娘也该学着装扮起来了,间壁的孟娘子开前就请了一个梳头娘子教孟‮姐小‬画眉。上个月我看到官人让进宝在花相公家订下几两眉石,三娘回去应该就能见着了。“

 李绮节放下雕花小镜子,吐吐舌头。潭州府闺中女子们每天用的护肤品一样比一样精致,基本上不仅能抹在脸上,也能吃进肚子里,又香又甜,纯天然无公害。可是这个时代的化妆品就不一样了,大多数都有毒,长期使用,可能会造成慢中毒,她惜命,不想英年早逝啊!

 据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喜欢用铅白/粉敷面,当时的贵族妇女纷纷效仿,以致于不少美人为之丧命。

 李绮节不想步英国贵妇的后尘,美貌诚可贵,生命价更高!

 梳洗过,李绮节照例先去伯娘周氏房里问安。

 到正房时周氏还在梳洗,丫头捧着水盆牙箸进去,里头窸窸窣窣一阵轻言细语的声响。不多时丫头宝鹊走了出来,见了李绮节,脸上微微带了一丝笑:“太太才刚起来,三娘怎么起得这样早?”

 “我那院子和朱家离得近,她们家昨晚一直在闹腾,我五更时就醒了,睡不着,干脆早点起来。“李绮节一壁说着话,一壁从小丫头手里接过几枝含苞待放的玉兰花,进了正屋。

 周氏正坐在镜台前梳妆,梳头娘子一边拿着桃木梳子替她梳理那一头浓黑丰厚的墨发,一边说些笑话趣事讨好奉承。

 周氏静静听着,偶尔问些瑶江县其他富贵人家的太太夫人,梳头娘子一一应答,答不上的,刘婆子在一边补充。

 周氏平时很节俭,明明家中有几十亩良田,蛮可以坐享清福、衣食无忧,她却舍不得花用,连丫头婆子都不肯多买一个,宁愿忙时请短工来家里帮忙。因为今天是正日子,要接待各家亲戚,才请了梳头娘子来家里梳头发。

 她今天打扮也比往常富丽很多,穿着一件白布衫儿,群青色滚边松花袄子,外面罩一件蟹壳青绣平安富贵纹素绫褂子,下面系一袭银泥灰百褶裙子。

 梳头娘子给她挽了个紧绷绷的扁髻,散下来的碎发拿绞股银钗牢牢固住,前头戴了一枚薄银点翠镶米珠顶簪,翠玉莲花头簪子底下缀着一串水滴珍珠,衬着周氏耳垂上两枚珠圆玉润的珍珠玉环,庄重得很。

 李绮节走到铜镜前,笑道:“伯娘今天真好看。“

 顺手把手上一朵还带着珠的玉兰花苞簪在周氏的发鬓旁。

 红衣簪黄花,黄衣簪紫花,紫衣簪白花。周氏穿一身青袄黄裳,李绮节选的是一朵微微带着一线红晕的浅色玉兰花。

 梳头娘子陪笑道:“‮姐小‬选的好,这朵花正衬太太的好相貌!太太脸庞端正,是有福相之人,‮姐小‬…“

 大概是想夸李绮节几句,好哄周氏高兴,目光落在李绮节鸭绿罗裙底下出的一双绣鞋上,脸上一僵,神色间顿时多了一丝不屑。

 周氏脸色一沉。

 刘婆子连忙道:“麻烦董娘子了,才刚听你说还要去给李家大房的九姑太太梳头?他们家规矩大,别误了时辰,我送你出去。“

 宝鹊手脚更快,已经七手八脚收拾好梳头娘子的红木雕花梳妆盒,一老一少,三言两语间把梳头娘子搀出正房。

 周氏哼了一声,把一枚寿字纹挖耳簪子扔在镜台前,“这董娘子,果然是个拎不清的,以后再不要请她来家里了!“

 小丫头连连应声,点头如捣蒜。

 李绮节眨眨眼睛,她没有想到,连一个走街串巷,专门以替别人梳头为生的梳头娘子,也能理直气壮地鄙视自己,只因为她没有脚。

 她对着董娘子摇摇摆摆的背影做了个鬼脸:不脚又咋地,大脚丫子跑起来又快又稳,打架的时候,一脚就能把您给踹翻喽!

 等周氏梳妆毕,刘婆子已经领着几个帮工的婆娘把酒饭菜蔬预备好了,正席都是提前做好的,等李乙和李子恒父子回家后就能开席。

 周氏领着李绮节四处查看一遍,回到正房,吩咐刘婆子取出各家的礼单,让李绮节一个字一个字念给她听,然后一一回礼,礼单就让李绮节写。

 李绮节和哥哥李子恒都在村里的学堂念过几年书。先生是李家的一位童生,刻薄严苛,情偏执,头发都花白了,写字时手腕直打颤,还整天之乎者也,一心想着考取功名,对学生们的功课漠不关心。

 李子恒学了几年,除了‮头摇‬晃脑装深沉,啥都没学会。李绮节倒是学得分外认真,在这个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头,她必须趁着年纪小多学些知识,免得将来长大处处受掣肘。

 几年下来,李绮节能读会写,成为李家这一辈唯一一个读书人。

 李大伯因为羡慕别人家的子弟出息的缘故,有时候会下意识把侄女李绮节当成男儿教养,闲暇时常常费钞寻摸一些稀奇古怪的古籍善本,给她解闷。

 正好方便李绮节光明正大地运用上辈子积累下来的学识。

 李大伯鼓励李绮节读书,隔三差五还带着女扮男装的她外出游历,周氏很有些看不惯。不过周氏虽然脾气急,但向来奉行以丈夫为天,所以没有开口说过什么。  m.iHBxS.cOm
上章 明朝小官人 下章